安全生产应纳入港口总规划  2005-7-6

近几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港口得以正常运行、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港口安全。在刚刚结束的港口安全论坛上,与会代表就安全生产问题各抒己见。

  提升安全预控能力

  宁波港的代表认为,在处理港口生产经营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上,既不能以放慢发展速度来保安全,也不能以牺牲职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来换取一时的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安全发展观,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港口生产经营、建设的总体规划中。

  该代表表示,必须健全和完善内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保证人员职责的落实。安全生产要做到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严格执行重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形成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文化。而这种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要不断提高操作层的安全文化素质,改变安全知识和技能贫乏的现状,强化企业操作层的安全人生观、安全价值观,使每名员工逐步发展成为理想的“安全人”。

  要做好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条有效途径。天津港(集团)公司的代表认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可进一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港口安全生产环境。

  通过有效地运行该体系,还可以使港口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港员工的现代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资源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

  建国际安全港口

  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及航运业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益增强,使一些大港提出了“建设国际安全港口”的新目标。上海港的代表认为,“建设国际安全港口”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必然要求。

  该代表表示,国际安全港口是以国际通行的港口安全公约、规章和标准为准绳,建立高效率、现代化的港口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安全运营状况处于世界港口先进水平,具有被国际航运界公认的一流安全信誉。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不仅需要世界一流的港口基础设施,更需要世界一流的软环境,包括口岸环境、市场环境、信息环境、安全环境和绿色及卫生环境等。其中,安全环境是与港口生产运营融为一体的最为基础性的软环境,港口安全是港口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

  作为国际大港,不仅要确保港航作业运营的安全,还要应对台风、潮汐、迷雾、洪水等自然灾害对港航安全的侵害,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可能对港口设施及挂靠船舶进行的恐怖威胁。因此,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就是,建设港口安全环境,成为国际安全港口。

  安全管理要标准化

  青岛港的代表认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战场在生产现场,重点是管理的标准化和作业的标准化。因此,要创新现场管理机制,规范管理体系,强化重点管理,加强生产作业全过程中对人、机、环境的持续有效监控,保持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的良好状态,做到人人职责清晰、事事标准明确、处处管理规范、时时监控有效。

  要使管理的标准化和作业的标准化工作出成效,重要的是抓过程控制,严格落实安全质量标准。这要做到:发挥领导作用,加强沟通交流;创新机制,加强现场监控管理;控制风险,强化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抓绩效考核,建立安全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安全质量标准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港口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和跨越式发展。

  港口安全研究需加强

  近几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由2000年的22亿吨增长到去年的41.7亿吨,4年增长了近90%。未来较长时间内,经济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与之相适应,我国港口行业仍将高速发展。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的代表认为,在新形势下,港口安全研究既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搞好港口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强港口安全研究,为港口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技术上的支持,为各级港口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安全研究就是要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方法,分析事故、灾害的发生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或后果,识别人类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并评价其影响程度,通过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来达到预防、控制或消除事故与灾害的目的。这种研究,一是要研究如何防控生产中的突发性事故或灾害所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二是要研究如何防控恶劣作业条件所导致的职业病。

  1985年以来,水运科研所在港口安全研究方面完成了港口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危险货物专项安全评价等项目,评价范围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港口和所有类型的码头。通过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促进了港口建设工程安全政策的有效落实和事故隐患的整改,提升了港口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对于从本质上预防事故的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这方面的研究还应适时加强。

 

 

天津麒涛物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2005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南京路35号亚太大厦1610室 邮编:300200
电话:86-22-23121555
E-mail:john@q-tao.com.cn